百法明门论表解20 :很认真听,很认真听不懂,因为没有唯识的底子
百法明门论表解20
百法明门论表解20
慧律法师主讲
1991年5月25日
高雄文殊讲堂
如果是我或者是法,自性有所差别,意思就是说这是杯子、这是桌子、这是椅子、这是我、这是我的金钱,这是我的家人、我的儿女,这个遍计所执,到哪里都执著,遍计所执简单讲就无所不执著,你要是讲:你们为什么无所不执著?因为错误、虚妄、分别,弄不清楚,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,是不是?连这个隔壁的人,没有他的事情,他也每天都在替别人烦恼,唉哟!隔壁我们家住一个少女,据说她已经嫁了五、六次,奇怪!她怎么现在还在换呢?如果我的话,我顶多换十次,她怎么换的,才换七、八次,每天就是隔壁的怎么样,阿婶婆怎么样,七婶婆怎么样,阿伯怎么样,每天都搞这一些,其实,我们有时间,修行有的是时间,你只要把电视浓缩一下不就得了,哪里讲说修行没有时间,造业就很有时间,我们修行就讲没有时间,要来听经闻法,no time,没有时间,所以这个遍计所执是众生所喜欢的。
【依他起性:众缘所生心心所体】,【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等皆依他而起。】那么这依他起性就是包含了遍计所执跟圆成实性,这叫依他起性,就是众缘所生出来的,比如说,我们这五蕴身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所生出来的心王,就是八识心王,还有五十一个心所,体,以及相见二分,相分就是物质,见分就是精神,无论一切的物质跟精神,有漏的烦恼或者无漏的智慧的圣者,都可以说是依他起,依他起就是缘起,仗着因缘而起的,如果因为本体是不可说,本体是无相法,如果不藉着依他起的话,不能显示出本体的妙用。
再来,【圆成实性】,【于依他起性不起遍计执,】【即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。】简单讲在缘起法里面的社个当体,你悟到我空、法空,那么你就是涅槃,圆成实就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圆满的涅槃状态,就是进入菩提的状态,因此,就是说这个烦恼即菩提,烦恼就是缘起法,即菩提,你悟道就变成圆成实,你不悟的话,菩提即烦恼,圆成实性就变成遍计所执性。
【四缘表】【缘:因缘、等无间缘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】所以,因缘:【有为法之能亲办自果者。】这个很重要,有为法能够亲就是强而有力的引出自己的果,亲办自果者,这种力量很强,强到能引自果,可以引出自己所造的果报,比如说,你造善因得善果,造恶因得恶果,就是这个意思,所以,有为法就是生灭法,生灭法里面能够引出自己的果报的叫做因缘,【有二:种子,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。】本识:所谓的第八意识,第八意识中,亲生诸法功能差别,一切都是种子,所以,这个种子要有一个观念,一切都是种子,根身、器界、种子,起现行的叫做识,没有起现行的叫做识种,所以,我们称万法唯识,就是这样子。
【现行七转识】,为什么讲转?因为就像台风一样,七转识也是包括在第八意识里面,简单讲,七转识无论你怎么转,都离不开第八意识,就像一个大海,无论你起什么波浪,所有的浪都是海水。七转识就像海水一样的起这个波浪,但是,所有的波浪离不开大海。大海就是第八意识,简单讲七转识就是第八意识种子起现行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所以,七转识【及彼相应现】,因为它有相应的种子起这个现行,【行,能熏生自类种子。】到第八意识,就是种子起现行,现行又熏这个种子,现行又熏这个种子,如果我们对唯识有兴趣,我们把天台宗的,天台《教观纲宗》讲完,有两本嘛!还有这个天台的简介,天台宗有两本把它讲完,就用一年的时间讲唯识,我们要用一年的时间讲唯识,就讲《唯识二十颂》,《唯识三十颂》,《八识规矩颂》,《唯识读本》,《成唯识论》等等这一些来研究,以一年的时间来研究,整年都是研究唯识的,那么这样子的话,可能对大家的修行,这个经教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帮忙,要不然,师父刚刚念这个什么,本识中亲生诸法功能差别,七转识什么,你很认真听,但是,很认真听不懂。
很认真听,很认真听不懂,因为没有唯识的底子,你讲来讲去都是名词,你用那个名词来解释这个,那个也是名词,是不是?一个从来没有来过高雄的人,你知道文殊讲堂?不晓得,文殊讲堂就是从民权路,傻瓜!他从来没有来过文殊讲堂,你讲什么民权路、讲什么一心路,他怎么搞得清楚,对不对?意思就是一个人没有唯识的底子,你用什么东西去解释它,什么东西都是很陌生,你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,所以听不懂是很自然的,听得懂骗人的,开玩笑,我都听不懂,你听得懂,不过,当法师,听不懂就很惭愧,是不是?当法师的,人家来供养,接受人家的红包嘛!对不对?他们不接受人家的红包,听不懂很正常,我们拿人家红包还听不懂,对不对?看在红包的面子上,我们要用功一点,我何德何能接受人家供养,是不是?在这个经教上要下一点功夫、
底下,等无间缘,这等无间缘就是【八现识】,就是八识起现行,【及彼心所,】相应的心所,【前聚于后,】前面跟后面,【自类无间】,同一类的,【等而开导,】开导前后相通,前面引导后面的名叫做开导,【令彼定生。】一定生出来的,等无间缘,等无间缘只有心法有,色法没有等无间缘。再来,所缘缘,所缘第一个缘当动词,写个V,第二个缘是名词写个N,noun,第一个缘是当动词,主动的去,能缘,第二个缘大部分是指境界,被攀缘的境界,能攀缘的境界,你所攀缘的那个境界,所缘缘大部分是这样解释。
好看底下,【若有体之法是带已相之心】,【或相应之心所之所虑所托者。】比如说,我们这个色身所缘,若有体之法,若我们这个色身或者心法,是不是?带已相之心,你有这个自己的相,还有自己当然有这个相,当然就是怎么样?当然就是还有相应的心所,心王跟心所是一体两面的东西,所虑所托,所依托的,【有二:亲所缘、疏所缘】,亲所缘就是强而有力的因缘法,疏所缘就是比较弱的因缘法。】【缘:与能缘体不相离,】能够攀缘的这个体不相离,【是见分等内所虑托,】见分就是精神,所谓一种执著的状态,执著的一种内在的心法叫做见分,就是精神作用,所谓的作意一切,就是统统是讲见分,就是见分等内所虑托的,一切的心所,心王、心所,【即见分等所变之相分。】由心王、心所所影现出来的相分,这个缘是这样子。那么第二个【缘】呢?【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,能引内所虑托。】能缘的这个体虽然跟他相离变成一个对象,为质就是他的一个对象,第一个是能缘,第二个缘就是他能缘的对象,但是,虽然两个缘把它分开,但是,第二个缘,可以引起第二个缘的内所虑托,内所虑托就是会产生起心动念,所以,简单讲就是所缘缘,第一个缘有主动的,执著的能力,而第二个缘是配合第二个主动的执著的能力,会引起第二个缘字,中间那个会引起上面那个缘字的,这个心境内虑的东西。所缘缘就是这样子。
再来,就是增上缘,增上缘就是增加一点力量,比如说这个田地,这块土地种植了很多,里面有杂草,把杂草除掉,那么就增加了一些生产,增加了一些养分给这一些,比如说土豆、花生、花、水果等等这一些,所以,除草就是增加一点力量。学佛也是,你找到善知识,你找到好的道场,那么你就【有胜势用,能于余法而使令生。】能够其他的法,能够使他们产生出来。
【识四分表】【识: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】,是不是?万法唯识,那么相分也是识所变现出来的,所以,相分底下,【识所变现于心内之影像,所缘为义。】【喻如物品。】其实意思就是我们外在,其实就是我们心内自己的影像,而我们误认为有实在的外境。是因为透过二分法的我执跟法执,强烈的把本性的物质跟精神分开,是因为我们把它隔开,所以《楞严经》里面讲,若能转物即同如来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,如果你认识你的心,这个大地没有所谓的土,这个土都是你心境的东西,哪里有真实的土,所以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。也就是把一切的万法的相都归咎在你的心,比如说,我们晚上睡觉,睡觉的时候做梦,梦到开车子,梦到捡到这个钱,很高兴,梦到很恐惧的,或者梦到什么佛或者怎么样子,在这个梦境里面什么统统有,一醒过来,什么统统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
当我们有一天觉悟成佛了,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看的什么都没有,万法寂静,当处就是,当下……你在纷纷扰扰的这个宇宙人生里面,是你的自己的心不清净,当下就是完全清净的,没有所谓的受、想、行、识,一切的感受都是错觉,一切的想像都是错误,一切八识的心王都是分别,自我分别的,简单讲,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自心取自心,自心就是我们的见分,取自心,执著自己影现出来的境界,自心取自心,自己的心的精神,而取这个自心,自己影现的物质,非幻成幻法,本来就不是虚妄,本来就是清净如实之境,成幻法,成为虚妄的,实,变成实在有的境界,所以,透过我法二执,把这个山河大地,变成是真实性的东西,就像你晚上在做梦,哦,你拼命的跑、跑,醒过来结果没有,就像有一次,我晚上开水喝得太多了,结果这个膀胱无力,想上厕所,在梦境里面,在做梦当中一直想上厕所,一直找厕所,你知道吗?在梦境里面一直想找厕所,后来,找到厕所,还没有找到厕所的时候下大雨,下大雨的时候,哦!很急嘛!没有办法,哦,就在这个,因为下大雨,反正雨声、尿声都听不清楚,我就在路旁就唰…..结果,湿掉了,哦!怎么是在床铺上,这明明在境界,尿急,现在就……梦境就想拉尿,你看,这个很真实在东西,拉下去,在床上,赶快忍住,爬起来,忍住,没办法,对不对?拉了一、二滴下去,所以这个境就是说,没有真实的境,我所有的一切境怎么样?唯心所造,好、坏都是我们的分别心,如果你悟到这一点,那日子好过了,你也没有敌人,也不会仇视,他对不起你,大家保持一个距离就好,对不对?你也没有报复的心理,因为,唯心所造,你想的善的,那你就是善的,所以,要给人希望,不要给人失望,给人善意,不要给人恶意,因为你给别人恶,就是给自己恶,唯心嘛!
你动一个恶,那就是等于使自己恶,一样的道理,就像你这个含血喷人,还没有喷到对方,你的嘴巴就已经怎么样,已经染污了血,你的心,你仇视别人,你还不能让对方倒,他没有死,你就先死,你恨死别人,那死的是自己,因为,你恨别人,别人不知道,你呕死,自己在那里团团转,所以,万法唯心所造,你怎么想,那就是什么境,因此,关于照顾自己的心性的人,是不容易随外境所迷惑的,善于照顾自己的人,是绝对不会被外物所迷惑,这个高德大德吃得很坏,他也一餐,吃得很好,他也一餐,对不对?他也一餐会,他怎么样都可以过日子。他才不会被碍到,世间人是大鱼大肉的吃,这个以为境界是….,大鱼大肉的吃,他还是很不舒服,有一天不舒服他就……,有一天没有吃到他就会很难过,大修行人有吃,也这样过日子,大鱼大肉的吃,丰沛的吃他也这样子,当然这只是方便讲,比如说,今天吃素吃好一点他也这样,明天讲经说法很忙,买个包子啃一啃也这样子。为什么?才不会因为吃多、吃少、吃好、吃坏而起这个烦恼,反正能够使这个躯壳,透得过去就好了。
因此,这个相分完全你的内心所变现出来的,见分:【心性明了,能照前境,能缘为义。】【喻如工人。】相分就像这个物品,有质碍的,见分就像这个工人,工人会搬来搬去,工人专门搬这个物品,自证分:【指见分以为自用,】【对见分再加以认识的作用。】就是说见分,自证分就是认识见分,指见分以为自用,自己的作用,对见分再加以认识的作用,【喻如董事长。】董事长监工,看着工人怎么做,再来,证自证分,【缘自证分之内缘作用,】内缘就是内缘自证分,自证分当作体,证自证分就当作用,证自证分当作体,自证分就当作用,【能证知自证分者。】就是自证分证明见分,证自证分证明自证分,自证分又证明证自证分,反证回来就不需要再立第五分,所以,能证知自证分,【喻如董事长夫人。】董事长夫人专门管董事长,董事长专门管董事长夫人,两个人互相管来管去的,牵制的,如果我的话,那不可能,一个月给你三万,你给我静默,你是女人,你管什么事,拿去用,这就好了,你管什么,对不对?你要什么你讲,我要轿车,轿车买给你,对不对?你就是不可以管事就对了,你还有什么条件?你要扮得美美的,扮得美美的,kiss me 口红,太阳水粉饼买一大卡车给你抹,看你怎么涂都没有关系,你再怎么涂都是那张脸而已,心不美,涂那个有用吗?对不对?人的漂亮气质,她才不是看外表的,对不对?出家人也没有化妆什么,出家人有时候看起来,他就是很有气质,不一定要外表。不过外表也很重要,是不是?说不重要,也很重要,是不是?也很重要。
75页的最后,【性境】,这个性不是本性的意思,就是一定的、实在的意思,实在的境界,【性境:或事或理显现不虚】,【纯其性质非从计度】,不是从推度而来的,【从实种生,】实实在在的,】【可现实作用,前五尘是。】【如山色、钟声等。】山我们看得很清楚,钟声我们听得很清楚,性境。再来,【带质境】,带质境就是【依于本质】,就是有对象但是看错了,比如说,依于本质就是有对象,比如说,晚上在这个树木底下,很阴暗的地方,实在看到树在摇动以为是鬼,有这个本质,这树就是本质,【起别异解】就是错觉,起错觉。【解境违质而带彼质】,解境违质,要了解这个境界,可是违背了本来的本质,但是,却含带有对方的本质,因为树而引起的这个鬼的错觉,如果没有这个树的这个本质,就不可能产生这个错觉,就变成空空荡荡的,因此,叫做解境违质,违背了本来的质,但是又必需带着彼质,而带彼质,而如果没有这个树带这个树的质,彼质,那么就不会误解成鬼,【于五尘上之错觉,如夜暗睹物,疑是遇鬼。】
【独影境】,独影境就是【不仗本质心缘三际】,不仗本质心缘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【体不显现】没有任何东西,【心起影像】就是自己想的,【独头意识所缘法尘,如梦幻泡影阳焰等。】比如说,自己坐着就想:我要是个国王多好,我要是出家当尼姑的话,要当王,尼姑王。是不是?自己在观想,人家点三点,我要点十二点,后面再点三点,很远远的就看到我知道我是个尼姑王,左右再点三点,总共加起来就十八点,自己想像,想像说如果是一个皇后的话,然后,自己照照镜子顾影自怜,像我这般如此的美,嗯!当皇后也不错,不认识的人也真是不识,不认识,自己在想,自己看,看一看,是不是?独影境就是自己幻想,幻想成科学家、美女、皇后、国王,或者幻想说他已经现出家相了,自己在那边想的,或者想五百年后的事情,想的都是龟毛兔角的,乌龟没有毛,兔子没有角,想像的都是这一些不实在的叫做独影境,独影境换句话说就是第六意识的幻想,独影境简单讲就是第六意识的幻想,没有任何根据,自己想的。
再来,【五重唯识观表】,【遣虚存实观】,遣这个虚妄的,虚妄的就是遍计所执,存实,依他起性是实的,所以遣这个遍计所执,存在这个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的。底下,【心外诸境,体用非有】,心外面的境界,体跟用是不能说它有的,因为它是【遍计所执】,应当【(遣)】,【心外诸法,体用非无】,也不能说它没有,因为仗着缘起而生的,也不能说心外诸法否认它,所以,【依他圆成】,依他起性,圆成实性。所以,要遣除这个遍计所执,保留存在,依他起而圆成实。
再来,【舍滥留纯观】,舍滥,这个滥,【相分为所缘之境(舍)】,相分是所缘,所攀缘的境界,这个要舍,也就是说外在的境,不是实在的,第四个字那个存,要改成单纯的纯,舍滥留纯识,纯就是完全是这个精神作用,完全是【后三分(留)】,后面的三分就是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所以就舍滥,滥就是会混淆的,会使你诱惑你的,会使你迷茫的叫做滥,那么就是境界,相分就是境界,就是舍掉境界,单单留住你的精神,就是唯心,留住你那个心,意思就是说境完全是虚妄的,你要注意就注意你那一颗心,所以说,相分是所缘的境我们要舍,后面三分就是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【为能缘之心(留)】,【摄末归本观】,这个末是【见相二分从识分起(摄)】,【识自体有能所二取(归)】,能取跟所取,譬如说,蜗牛的这个身体是自体分,蜗牛的两个角是见分跟相分,那么见分跟相分收归回来,那么就是在蜗牛的身体,所以,这个摄末,摄这个见、相二分回归到自体,简单讲一切物质、精神的作用,都离不开你的本体,所以,见、相二分从意识分别起,这个要摄归回来。识的自体,它有能取跟所取,有能以及所,所以要把它摄归回来。
【隐劣显胜观】,这个是就心所跟心王来比较,心所是劣,心王是胜,把心所那个作用,把它放下,隐就是放下,单单显胜只存在八识,就是你第一念看出去的时候,统统不要起心,不要动念。不要起心,不要动念就是不加任何的心所,只有作意。那么一切境界本来就如如不动,所以,我们一切的作用,实在讲是心所的作用,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善心所,统统是心所,五十一个心所在作用,当你看到第一眼不动,那就是只有八识在作用,心所完全没有作用,就是保持如如不动的时候,【八识心王各有心所为臣(隐)】,隐就是使它不要有作用,不起心、不动念的意思,【八识自体各称心王为君(显)】。、
再来,【遣相证性观】,相是指八识心王,【八识心王是依他起之事相】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,是依照本体而迷了,动念所以变成了八识心王,这个要【(遣)】,【事相】当体即空,就是【实性为二空之】,当体就是【圆成实】,这个要【(证)】,遣相证性识。
好!看这个表,这个表你要会看,你要不会看,会乱七八糟的,会搞不清楚状况,这个表你要会看,这个表怎么看呢?先看上面的三行,平行看,【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自性、圆成实性】要这样看,这个横跨的看,然后再来看遍计所执,依【遣虚】,遍计所执就是所谓的虚,依他起自性、圆成实,这个就是【存实】,存的,依他起自性,圆成实性。,这个要存实。那么依他起自性不是【境】就是【心】,那么境要除,【舍滥】,心要【留存】,这是第【(二)】个功夫,第【(三)】个呢?第三个呢?【自证体】就是【归本】,【见相用;摄末】。所以,摄这个末,末就是见、相二分,回归到自体分,就是见、相二分收归回来,就是所谓的自体分,回到这个本:自体分。第【(四)】个呢?【心王】跟【心所】的比较,心所是【劣】要【隐】,是存留在心王,所以,意思就是只存第一念,当下第一念,【显胜】,心王:八识一看到,不要动念,心所是第二念,心所第二念就是继续造善、恶业。心王,一看是第一念,心所马上连接的出来,这第二念,所以你只要看到不动念,完全放下,就只有八识在作用,那么一切的业统统不作用,不思善、不思恶,就这么时,就这个时候即见到本来的面目,所以。【识相】:八识除,本性就显现出来,事相:【遣相】,【识性】就是圆成实性,就是【证性】。
最后,【转识成智表】,【前五识】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就是【成所作智:】成所作智顾名思义就是成就一切所作的,我们是坏一切所作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所作都是造业,成所作就是成就一切所作的。为什么?【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,】【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,】【成本愿力所应作事。】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就是成所作的。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统统成就一切众生。
【第六识:妙观察智:】我们第六意识是妄想,妄想、分别,刹那之间的一种虚幻的,一种错误的思想,而转识成智以后,第六意识就变成妙观察,妙观察顾名思义就是不可思议的观照力量,简单讲就是这样子。能够观照众生的根机,能度、不能度,因缘成熟,因缘不成熟,这个妙观察,我们哪里有妙观察,要称得上这个妙,还可不简单的,我们就笨,没有所谓的妙,我们这第六意识就笨笨的。
底下,妙观察智。【此心品善观察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,】【摄观无量总持定】【门,及所发生功德珍宝,】【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,皆得自在。】都能够得到自在,【第七识:平等性智:】平等性智这个是根本,平等:不高也不低,没有我、也没有你,没有这个你、我、他,统统没有,如果,你要下手的话,在这个地方要多下功夫,平等性智,不要瞧不起别人,也不要自己太高傲,不要自己太谦卑,要保持一个坦荡荡的,平等就是平常心,坦荡荡没有罣碍,这个可以说极度的快乐,平等。【此心品观一切法】【自他有情悉皆在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,】【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。】所以,众生有情示现这个受用身土影像差别,意思就是证得了平等性智,你的众生这个有情,看他的功夫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看得不一样,所以,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,为了度众生嘛!但是,他到哪里都是平等,这平等就如大地,在这个经典里面,在这个小乘的《四阿含》里面有讲,大地之心如什么?譬如说,有牛走过去,拉了这个牛屎,大地也不反应,有人把金块、项链丢到大地,大地也不执著,有人种植了香,大地也是承受了这个香,有人洒了这个粪便、尿液,大地也承受了这个粪便、尿液,一切都不动念头,如果你能学习如如不动、不取于相,这就是根本,劝劝你们有空多诵诵《金刚经》,看看《六祖坛经》,那绝对在修行的这个道路上,绝对百益无一害,尤其《金刚经》它很短,诵到快的人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《金刚经》念完,《金刚经》讲的无相法,那是太棒了,《普贤行愿品》讲完,我们就讲《金刚经》。所以这个平等性智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,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人,要好好的用功。
【第八识:大圆镜智,】【此心品离诸分别,所缘行相微细难知,】这个不容易的,这个大圆镜智除了佛以外没有办法,【不忘不离一切境相,】这个不是不愚,离的意思,离,离开的离,把这个愚画掉,不忘就不会忘记,不必忘记这个境界,但是也不离一切境界,简单讲就是【性相清净,】【离诸杂污,纯净圆德。】不需要…..,这个愚就没有什么意思了,应该讲不离嘛!不忘而且不离一切境相,你要修菩萨行的人,你离一切境界跑到深山去躲起来,哪里是菩萨,菩萨有跑到深山去躲起来的吗?菩萨一定在热浪滚滚,这个五欲六尘里面普度众生。这个《百法明门论》就讲到这里结束。
我们研读班的从去年,去年讲过这个《般若心经》、《八大人觉经》、《唯识简介》,还有《百法明门论》四门,因为,这个是最基本上的功课,大家一定要了解,再来我们必需以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,研究天台宗的思想,为什么研究天台宗的思想?所有的五重玄义,包括《法华经》,都是用天台的注解,天台宗的这个判教,五时八教,如果你弄不懂的话,你这个经典看到一半,你会迷迷糊糊,藏通别圆:华严、阿含、方等、般若、法华、涅槃时,顿、渐、秘密、不定,这个一定要弄清楚,什么半字教,什么满字教,藏教讲生灭四谛、无生四谛、无量四谛、无作四谛,这个一定要弄懂,为了使大家能够深入经藏,所以我必需比较辛苦一点,要开这个天台宗,天台《教观纲宗》,那天台《教观纲宗》,天台宗的思想在佛法八大宗派里面,是列为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门,华严还比较少人研究,因为华严深奥,华严的十玄门深奥,这个天台的,几乎到处都有人在研究,基本上的教义弄不懂,将来看经典就会很困难,唯识目前来讲,台湾省没有人弘扬,台湾省缺少弘扬的两大宗,就是唯识跟律宗,戒律:戒律学,一般戒律的话,大部份是对出家人讲的,平常的在家居士都是讲五戒、八关斋戒,还有就是菩萨戒等等,在家的菩萨戒,台湾省最多人弘法的,就是净土宗,讲最多的就是《地藏经》,地藏法门,讲《药师经》、《普门品》、《弥陀经》,最大的大概是《弥陀经》,因此我们已经把基本上的课程到一个段落,我们已经把净土宗的五经一论,还剩下《普贤行愿品》没有讲,五经一论基本上的十四讲表、唯识、百法,统统一个段落了,现在要八宗同时下手。
再来,净土宗讲完了,我们要在禅宗下手了,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,《金刚经》、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》,永嘉禅宗,永嘉这个《证道歌》,再来这个讲《六祖坛经》,尤其是《六祖坛经》列为非常重要的课程。再来,这个达磨祖师的这个禅,所以,禅宗必需用一年的时间,把禅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,一本、一本的研究,净土宗我们已经有一个观念了,五经一论已经有观念,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,可能不止,禅宗要很长的时间。再来天台宗,我们用一段时间,再来这整年就讲唯识,到最后我们就讲《楞伽经》,《摄大乘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,再来讲《楞严经》,再来讲华严思想,你一生一世的功课,差不多就师父告诉你的这一些功课,那么其他的,比如说,讲到这个《四阿含经》,阿含的思想可以随各人的,再来,我们有因缘,我们讲这个《大智度论》,那么我一生一世如果把这些经典讲完差不多快死掉了,也不可能讲那么多经典,所以,跟着师父需要很长的时间,跟着师父学道必需要以很长的时间,没有那么容易,是不是?这是把我的理念来告诉大家,所以这个听经闻法,当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,但是我们念佛不会断,星期二的共修,我们讲讲故事,劝劝念佛,讲印光大师的全集,讲死亡的处理,星期二的共修我们就是在道,修行上以净土为主,其他的,星期六的课程就开得比较深奥,最主要是成就这些知识分子,其他的星期日、星期一开的课程,是成就上、中、下的根机,那么《楞严经》一定要讲,但是,《楞严经》没有三、五年的基础,那完全看不懂,《楞严经》没有三五年佛学的基础,那是没有办法的,所以我现在不开《楞严经》是有我的原因,等到你把禅的思想、净土的思想、天台,天台的思想、唯识的思想都弄清楚了,我们再来看一点华严,再来看《楞严经》,那就易如反掌,那么你今生今世你就可以往生了,差不多了,是不是?(全集圆满)
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
百法明门论表解01 :一切法都在百法里面,不管哪一个人统统要学的
百法明门论表解02 : 我们没有办法变化所有的物质现象,至少可以变化这个精神状态
百法明门论表解03 : 不要在那些没有信心的人面前说三宝的过失,这个罪很重
百法明门论表解04 :学佛的人要包容, 要是看什么事情都很顺眼那是学佛成功了
百法明门论表解05:没有悟到清净的本性的人,都会透过意识状态扭曲别人的东西
百法明门论表解06 :种子熏习是生灭法,佛法有熏习,但空就不能熏习,佛果不能熏习
百法明门论表解07 : 你不要说别人侮辱我们,要说我们修养还不够炉火纯青
百法明门论表解08 : 若能观心必能入道,只要会让你烦恼的、嫉妒的、恨的统统不对
百法明门论表解09 : 用善心解脱的心理你所到之处都是善的,用恶的念头所感的都是痛苦的
百法明门论表解10 :保持欢喜心是一件很重要的情绪,什么时间、境界都保持随喜功德
百法明门论表解11:每一件事情处理都必需与空相应,所到之处都是用空观就解脱
百法明门论表解12 :闭关是闭心,道场在你心里;缘是由愿而来,你的选择就是愿
百法明门论表解13: 要以无生为主去修行,不能学习忍辱,还存在一个忍辱就不能解脱
百法明门论表解14 :人心散乱的时候一天到晚到处攀缘, 就无法克制这个外缘
百法明门论表解15 :一个人福报享尽了,他祸患就到,一个人话讲太绝麻烦就来
百法明门论表解16 :修行人境界控制很重要,不要给这个外缘带着跑
百法明门论表解17 : 所有五逆十恶罪都可以忏,唯有谤佛、谤法、谤僧不能忏
百法明门论表解18 : 要先学习不受任何人的影响,会品尝到不生不灭的法味
百法明门论表解19 : 每天都干预别人是非善恶对错,那你永远没有成佛的一天